English

信访:让公安工作直接面对群众

1998-04-15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凌翔 通讯员 张继光 我有话说

对于信访工作,青岛市公安局长万国忠有过这样一句话:旧社会还有个击鼓升堂哩,我们为什么不能直接面对群众?!

万国忠说的是肺腑之言。

1996年底,万国忠在“微服私访”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,发现全市不少公安部门的信访形同虚设,一些派出所甚至还有这种怪现象:不但不怕老百姓越级上访,反而还撵着老百姓往上反映——

“你愿意上哪儿告都行,告到联合国我也不怕。”

“这事儿不归我管,谁能给你解决你去找谁。”

……

形同虚设的信访,使公安机关与群众之间一度蒙上了阴影。

青岛市公安局党委在推行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过程中,敏感地意识到,只有直接面对群众,才能扭转被动的信访工作局面,也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、信任和支持。

解决群众“信访难”,成为青岛市公安局的一个课题,这课题由万国忠和副局长王延球承包。

去年4月,《青岛市公安机关信访工作暂行规定》出台了。规定中明确提出,信访工作从局党委成员做起,坚持每周五的“局长接待日”,现场接访,限期答复;信访工作是考核“基层一把手”的政绩项目,窗口单位,一把手必须亲自接访———也就是去年青岛市大街小巷所议论的“一把手工程”。这个规定中还有最厉害的一条,就是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,应该给群众办好的事没办好,查清原因后,实行“例查”制度,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民警的责任。

规章制度出台之后,需辅以强有力的措施保障执行。这是万国忠和青岛公安局党委一班人一贯的思路。为此,万国忠又制订了每月一次的局长电话会议制,通报接访和处理情况;他们还经常调阅上访案件处理记录,或明察暗访,直接与信访当事人通话、见面,查询处理结果和满意度。

伴随着规章制度的出台,青岛市公安系统的信访部门一下子“热”起来了。

昔日的市公安局信访处,是个冷清得没人想去的“冷”部门,说话没人听。可自去年4月开始,这个部门变了个儿:一个电话,说你辖区的居民在这里反映了什么问题,用不了多会儿,那辖区的派出所所长准会自己开车来把上访人接回去。

市南区分局原是全市公安信访的“大户”,制度一出,这个分局的党委成员全部上阵,分局长胡良才从阅信、接访、研究、督办都亲自过问,一下子清除了全部积案。

交警支队原先也是积压信访案件的大户,制度一出,他们搞了个百日会战,把5257起交通肇事底子翻出来,一下子审结了4293起。审结率达98.13%。

平度市公安局长张君嘉在上任不久,正逢青岛市局的信访制度出台,他干脆采用发《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》的办法,将“上访”变为“下访”,并把积压的上访案件全部处理完毕。

即墨市公安局长常诚,从一封上访信中查实一个派出所所长的违纪行为,当即给予就地免职和行政记过处分。并将此事举一反三,在全局每一位干警的上岗证上印上:谁砸公安的牌子,就砸谁的饭碗!

……

让矛盾解决在社会,让纠纷化解在基层,这是青岛公安系统开展信访工作的主导思想,也是他们推行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“核”。

让信访工作直接面对群众,这是人们讲了许多年的老话题。可从青岛市公安系统的实践经验看,只要能真正面对群众,这项工作就能产生无形的社会效益。

去年,青岛市公安系统的信访总量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6.6%。

一年多来,青岛公安通过信访,使一批刑事犯罪分子落入法网,打掉一批地方恶势力,个别民警的错误执法和违纪行为也得以纠正和遏止。

一年多来,围绕信访工作,岛城的人民给青岛公安系统送去了上千封感谢信和数百面锦旗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